「K駕」已成新興公共危險重大議題

作者:蘇柏文(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精神科主任)
 
看到新聞報導「拉K後開車,造成兩醫專學生死亡」,其實近年來K他命使用人口急遽增加,「K駕」議題已經在國外受到重視和討論,依據我國刑法第185條之3,「服用毒品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同類之物,致不能安全駕駛,因而致人於死者,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」,然現場如未發現該類非法成癮物質,目前實務上難以對駕駛人進行非法成癮物質檢測。
 
近年來,各地為預防酒駕加強臨檢,疑似酒後駕車者,員警得以實施酒精濃度檢測,加上部分縣市推廣酒駕生命教育,甚至強制要求酒駕者到醫院進行酒癮鑑定,讓民眾逐步減少酒後駕車的危險行為。然臨床上,使用K他命對於中樞神經的影響,更甚於酒精,使用K他命後(不論是拉K或抽K菸),使用者恐無法即時正常應答,更遑論安全駕駛。
 
依據現行制度,如未於肇事者身上發現非法物質,鮮少對於肇事駕駛人進行相關毒物反應檢驗,僅能依據一般過失致死之案件辦理,對於受害者權益不易提供適當保障。但如果針對危險駕駛案件皆進行毒物反應檢測,新興成癮物質日新月異,將耗費大量檢驗成本與人力作業,恐落入過度侵犯個人之疑慮,亦缺乏相關配套措施。
 
近年來,食品藥物管理署針對K他命濫用問題,不斷疾呼「拉K一時,尿布一世」,亦製作各式衛教宣傳短片與刊物,第三、四級毒品使用者遭警方查獲時,亦需強制接受毒品危害講習,然各地查獲之K他命講習出席率不到六成(新竹縣最高亦僅七成多),對於毒品防治恐緩不濟急。臨床發現,許多被迫到院求助的個案,缺乏強而有力之戒除動機,甚至合併憂鬱、焦慮、內向、低自尊之人格特質,缺乏有效提昇心理健康之因應技巧,即便求助之青少年願意尋求專業協助,但國內仍缺乏相關之醫療團隊與治療人力。
 
對此危機,我個人呼籲在國家層級,需要強化民眾身心健康,降低歧視、貧窮、暴力等有礙心理健康之因素;在個人層次,如有心情不悅或焦躁煩悶的情形,宜多尋求朋友談天紓壓,或從事瑜伽、氣功、太極等紓壓性運動。在目前國內還未達成藥物檢測之共識前,仍呼籲民眾「使用成癮物質屬於非法行為,如果使用成癮物質或飲酒後駕車或騎車,將影響駕駛人精神狀態與反應速度,恐造成致人於死或重傷的憾事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喬巴醫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